大便干结吃什么可以通便
评论2024-05-13
肠宁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肠宁汤”。处方:当归30克(酒洗)熟地30克(九蒸)人参9克 麦冬9克(去心)阿胶9克(蛤粉炒)山药9克(炒)续断6克 甘草3克,肉桂0.6克(去粗,研)。功能主治:主产后血虚,小腹疼痛,按之即止,恶露量少,色淡,大便干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处方:当归1两(酒洗),熟地1两(9蒸),人参3钱,麦冬3钱(去心),阿胶3钱(蛤粉炒),山药3钱(炒),……
评论2024-02-13
当归六黄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当归六黄汤”。处方: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 黄芩 黄连各等分 黄耆加一倍。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主盗汗,发热面赤,口干唇燥,心烦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脉数;亦治自汗。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服。小儿减半。备注:方中当归养血,生熟地黄滋阴,三味养血补阴,从本而治;再用黄芩清上焦火,黄连清中焦……
评论2024-02-08
扶桑至宝丹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扶桑至宝丹”。别名:扶桑丸(《医方集解》)、桑麻丸(《医级》卷八)。处方:嫩桑叶数十斤(须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采集后,用长流水洗,摘去其蒂,晒干)巨胜子。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润肠通便。治肝经虚热引起的头眩目花,迎风流泪,皮肤粗糙,须发早白,大便干结者。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一日二次,白开水送下。备注:方中巨胜子原无用量……
评论2024-02-02
启膈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启膈散”。处方:沙参9克 丹参9克 茯苓3克 川贝母(去心)4.5克 郁金1.5克 砂仁壳1.2克 荷叶蒂2个 杵头糠1.5克。功能主治:润燥解郁,化痰降逆。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若兼虫积,加胡连、芜荑,甚则用河间雄黄散吐之;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
评论2024-01-20
双解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双解散”。处方:益元散210克 防风通圣散210克。制法:上药一处相和入拌匀。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通便泻热。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生疮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15厘米,盐豉50粒,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温服。组成:防风通圣散、益元散各七两(各210克)……
评论2024-01-18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八味,将柴胡、金银花、连翘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水牛角加水先煎煮3小时后,再与蒸馏后的药渣及黄芩等四味加水共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
评论2024-01-18
炙甘草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炙甘草汤”。别名:复脉汤(《伤寒论》)。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
评论2024-01-18
养心定悸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养心定悸膏”。处方:地黄120g 麦冬60g 红参20g 大枣60g 阿胶20g 黑芝麻50g 桂枝30g 生姜30g 炙甘草40g。性状:为棕褐色的黏稠液体;气香,味甜。炮制:上九味,除阿胶外,红参切片,用温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生姜绞汁;桂枝提取挥发油;其余甘草等五味与上述红参、生姜、桂枝三种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评论2024-01-18
益血润肠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益血润肠丸”。处方:热地黄180克 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克(以上三味俱杵膏)枳壳(麸炒)橘红各75克 阿胶(炒)肉苁蓉各45克 苏子 荆芥各30克 当归90克。制法:上药研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润燥通便。治阴亏血虚,大便干结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