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辩证调理。今天呢,跟大家再来聊一聊这个寒热错杂和这个上热下寒的区别。现在这个上热下寒症啊,寒热错杂症啊,有许多患者都有,病情呢,也比较复杂一些,治疗起来也比较疑难,跟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个上热下寒和寒热错杂的区别

评论2024-05-04

降逆止呃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降逆止呃汤”。处方:代赭石24克 陈皮15克 旋复花 竹茹 太子参各12克 丁香 柿蒂 天冬 麦冬 甘草 枇杷叶各9克。功能主治:降逆止呕。治寒热错杂,胃气上逆,呃声低怯,下肢欠温,口干,舌红苔薄,脉细。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1-25

猬皮香虫汤加减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猬皮香虫汤加减”。处方:炙刺猬皮5克,炒九香虫5克,炒五灵脂10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砂仁3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寒热并调。主久痛入络,寒热错杂。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评论2024-01-18

失笑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失笑丸”。别名: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卷上)。处方:干生姜3克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 厚朴12克(炙)枳实 黄连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予大。功能主治:行气消痞,开胃进食。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备注:方中枳实行气消痞……

评论2024-01-18

中医表里寒热错杂怎样理解
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评论2024-01-05

中医对寒热错杂的理解
寒证和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征化寒。

评论2024-01-05

中医表里寒热错杂怎样理解
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评论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