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地黄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黄连地黄汤”。处方:黄连(去须)生地黄 天花粉 五味子(去梗)川当归 人参(去芦)干葛 白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生津止渴。治阴虚火旺之消渴。用法用量:上药锉为一剂,加生姜1片,大枣1枚,竹叶10片,用水600毫升煎,去滓温服。 上焦消渴,加山栀、桔梗;中焦消渴,加黄芩;头眩渴不止,加石膏;下焦消渴,加黄柏、知母。……
评论2024-02-01
生地黄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生地黄煎”。处方:生地 当归 黄耆(炙)甘草(炙)麻黄根 浮小麦 黄连 黄芩 黄柏各3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服。
评论2024-01-20
苏子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苏子煎”。处方:苏子 白蜜 生姜汁 地黄汁 杏仁各1.2升。制法:上五味,捣苏子为末,以地黄汁、姜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又绞令味尽,去滓;熬杏仁令黄黑,治如脂,再以向汁浇之,绢绞,往来六七度,令味尽,去滓,内蜜合和,置于铜器中,于汤上煎之,令如饴。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止咳平喘。治阴虚咳喘。用法用量:每服2克,日三服,夜一服。
评论2024-01-20
润燥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润燥汤”。别名:润肠汤(《兰室秘藏》卷下)、当归润肠汤(《东垣试效方》卷七)。处方:升麻 生地黄各6克 熟地黄 当归梢 生甘草 大黄(煨)桃仁泥 麻仁各3克 红花1.5克。功能主治:养血润肠。治阴虚血燥,大便不通。用法用量:上药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锉碎,都作一服,水300毫升,入桃仁、麻仁泥,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评论2024-01-20
七汁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七汁饮”。处方:人乳 梨汁 竹沥 广郁金汁 甜酱油 茄楠香汁 解瘟草根子(捣汁,其根下子形似麦冬,色白味甘,性凉质润,滋养肺胃,较麦冬为优)。功能主治:治阴虚气滞,脾湿肝火,酿痰上壅,嗽痰白粘,气逆胸闷,口渴善呕,四肢倦懈,舌绛似干,上罩垢浊薄苔,脉左细数者。用法用量:上药和匀,煮沸服。
评论2024-01-20
清流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流饮”。处方:生地 芍药 茯苓 泽泻各6克 当归3~6克 甘草3克 黄芩 黄连各4.5克 枳壳3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调气和血。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便痛赤。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服。 口热甚者,加黄柏;小便热痛者,加栀子。
评论2024-01-20
葳蕤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葳蕤汤”。处方: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芎藭 甘草 青木香各6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0.3克代之)石膏9克。制法:上九味,哎咀。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宣肺解表。治阴虚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咽干舌燥,气喘有汗,胸脘痞闷,体重嗜睡,苔白,脉浮者。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津,分二次服,取汗。 若一寒一热,加朴消7.5克,大黄9克下之……
评论2024-01-18
天一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天一丸”。处方:怀地黄 牡丹皮 黄柏(童便浸,晒干)知母(童便浸,晒干)枸杞子 五味子 麦门冬 牛膝 白茯苓。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咳嗽吐血。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白汤吞下80~90丸。处方:灯心草500克(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草,取出又晒干,入药用75克,而沉者为米粉浆不用)赤白茯苓(去皮,兼……
评论2024-01-18
三才封髓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三才封髓丹”。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 人参(去芦)各15克 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 22.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酒300毫升,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送下前丸……
评论2024-01-18
四阴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四阴煎”。处方:生地6~9克 麦冬6克 白芍药6克 百合6克 沙参6克 生甘草3克 茯苓4.5克。功能主治:滋阴生津,保肺清金。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服。 如夜热盗汗,加地骨皮3~6克;如痰多气盛,加贝母6~9克,阿胶3~6克,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干燥喘嗽者,加熟地……
评论2024-01-18
下甲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下甲丸”。处方:下甲(即龟版)150克 侧柏45克 香附90克。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地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阴虚气滞,胸闷发热。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评论2024-01-18
先坎离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先坎离丸”。处方:黄柏 知母等分。制法:上药用童便浸,九蒸、九晒、九露,为末,地黄煎膏为丸。功能主治:治阴虚火旺,遗精盗汗,潮热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脾弱者,山药糊丸服。
评论2024-01-18
小营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营煎”。处方:当归6克 熟地6~9克 芍药(酒炒)6克 山药(炒)6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治阴虚血少,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虚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煮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若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各6克;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如有气滞疼痛者,加香附3~……
评论2024-01-18
玄参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玄参丸”。处方:玄参 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口舌生疮,延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
评论2024-01-18
五灰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五灰散”。处方:血管鹅毛 血余 蜈蚣 穿山甲 生鹿角(各烧存性)各等分。制法:上药研细合匀。功能主治:治阴虚,湿热下注,致患脏毒,肛门内肿痛,大便虚秘,小便淋沥,寒热往来,遇夜尤甚,脉数微细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空腹时用温黄酒调下。
评论2024-01-18
滋水清肝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 当归身 白芍 枣仁 山萸肉 茯苓 山药 柴胡 山栀 丹皮 泽泻。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用法用量:水煎服。组成: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
评论2024-01-18
镇阴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镇阴煎”。处方:熟地30~60克 牛膝6克 炙甘草3克 泽泻4.5克 肉桂3~6克 制附子1.5~2.1克,或3~9克。功能主治: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手足厥冷,危在顷刻而血不能止者。冷服亦治格阳喉痹上热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服。 如兼呕恶者,加干姜(炒黄)3~6克;如气脱倦言而脉弱极者,宜速速……
评论2024-01-18
一阴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一阴煎”。处方:生地黄 芍药 麦门冬 丹参各6克 熟地9克 牛膝5克 甘草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评论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