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正胃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调中正胃散”。处方:藿香叶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山药 白扁豆(炒)半夏曲 川白姜(炮)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健脾温中。主小儿脾胃虚寒,吐逆烦闷,神困力乏,饮食不美,虚弱思睡,睡不安稳。用法用量:每服3克,水150毫升,生姜2小片,大枣半个,煎二三沸服。
评论2024-02-13
豆蔻散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豆蔻散”。处方:肉豆蔻(去壳,炮)5枚 甘草(炙,锉)30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45克。制法:上三味药,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温中燥湿。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处方:肉豆蔻1个(煨)木香 丁香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各3克 藿香叶3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温脾理气,和胃止呕,主小儿脾寒不运,胃……
评论2024-02-13
豆蔻粥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豆蔻粥”。处方:肉豆蔻(去壳,别作末)1枚 粳米(洗净)70克。功能主治:温中和胃。主伤寒后,脾胃虚冷,呕逆不下食。用法用量:上二味药,先将粳米煮作稀粥,后下肉豆蔻末,搅匀顿服。
评论2024-02-13
豆蔻饼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豆蔻饼”。处方:肉豆蔻30克 面粉100克 生姜120克 红糖100克。制法:先把肉豆蔻去壳,然后研为极细粉末,生姜洗净后刮去外皮,捣烂后加入冷开水约250克,然后绞取生姜汁;将面粉同肉豆蔻粉末以及红糖,一同用生姜水和匀后,如常法做成小饼约30块,然后放入平底锅内,烙熟即可。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或受凉后所致的水泻。用……
评论2024-02-13
大麦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麦汤”。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大麦仁2升(滚水淘洗净,微煮熟)。功能主治:温中下气,壮脾胃,止烦渴,破冷气,去腹胀。主。用法用量:上件草果熬成汤,滤净;下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调和令匀。处方:寒食残大麦2升,赤饧2合。功能主治:老人烦渴不止,饮水不定,转渴,舌卷干焦。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取5升,去滓,下饧调之。渴即服。
评论2024-02-08
大黄附子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黄附子汤”。处方: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别名……
评论2024-02-08
当归生姜羊肉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别名:小羊肉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羊肉汤(《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处方:当归9克 生姜15克 羊肉50克。功能主治:温中养血,祛寒止痛。主寒疝,虚劳,产后血虚有寒,腹痛,胁痛,喜温喜按,腹中拘急,苔白,脉沉弦而涩。用法用量: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别名:小羊肉汤、当归汤……
评论2024-02-08
洞庭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洞庭汤”。处方:橘子500克(和皮称)甘草 生姜 盐各120克。制法:上药四味,一处捣烂,作饼子,火上焙干,为细末。功能主治:理气健脾,温中和胃。主过食生冷,脾胃气滞,胸脘痞闷,呕吐食少者。用法用量:每次6克,白汤调服。处方:橘子1斤(和皮称),甘草4两,生姜4两,盐4两。制法:上药一处捣烂作饼子,火上焙干为末。功能主治:和气。主。用法用量:每服2……
评论2024-02-08
丁豆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豆丸”。处方:肉豆蔻(面裹煨)、丁香(不见火)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功能主治:温中,固脏气。主。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米饮送下。
评论2024-02-07
丁香五套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五套丸”。别名:五套丸(《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60克,研碎,调人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半夏(切破)各60克 干姜(炮)白术 良姜 茯苓各30克 丁香(不见火)木香 青皮 陈皮(去白)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另用神曲30克,大麦蘖60克,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
评论2024-02-07
丁香五辛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五辛丸”。处方:丁香1两,木香1两,干姜(炮)1两,胡椒3两,半夏2两(汤洗7遍,焙)。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暖胃,止吐逆,进食消痰。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至5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评论2024-02-07
丁香养气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养气汤”。处方:高良姜4两(炒),丁香2两,丁香皮2两,干姜(炮)2两,益智仁2两,缩砂仁2两,赤茯苓(去皮)2两,肉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半,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红豆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温中益胃进食。主一切气,心腹诸痛,呕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入盐1捻,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评论2024-02-07
丁香和胃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和胃丸”。处方:丁香 木香 沉香各15克 藿香叶 白茯苓(去皮)白豆菠仁 陈皮(去白)白术 人参各30克 半夏(姜制)90克。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和胃,止呕进食。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胸膈停痰,呕吐恶心,胁肋刺痛,饮食无味,肢体倦怠。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侯。处方:御米壳7……
评论2024-02-07
丁香大丸子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大丸子”。处方:人参(去芦头)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仁半两,甘草(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干姜(炮)半两,姜黄半两,缩砂仁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紫苏叶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1丸。功能主治:和脾养胃,温中消食,降气快膈。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热汤化下。
评论2024-02-07
丁香柿蒂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柿蒂汤”。处方: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功能主治: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主胃虚有寒,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则甚者。备注:方中丁香、柿蒂温胃散寒,降气止呃,人参补气益胃,生姜温胃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温中降逆,益气和胃之功。处方:丁香10粒,柿蒂15个。功能主治:咳逆。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热服。处方:丁香、……
评论2024-02-07
丁香温中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温中丸”。处方:人参半两,白术半两,甘草半两,干姜(炮)半两,熟附子1分,丁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呕吐泻痢,腹痛减食,四肢冷。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乳前米饮送下,每日2次。
评论2024-02-07
丁香温中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丁香温中汤”。处方:丁香半两,半夏1两,橘红2两,人参2两,干姜2两,白术2两,甘草2两。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呕逆恶心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锉)、青皮(炒)、陈皮(洗,去皮)、半夏各等分,丁香减半。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呕吐不已。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
评论2024-02-07
大建中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建中汤”。别名:三物大建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处方:蜀椒3克(炒去汗)干姜12克 人参6克。功能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胶胎70毫升,微火煎取150毫升,分二次温服,每次相隔约一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
评论2024-02-07
大效厚朴煎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效厚朴煎丸”。处方:厚朴1斤(去皮,用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7升同朴煮,水尽为度,不用生姜,朴焙干),干姜4两(锉作骰子大,用甘草2两,半寸截,水7升,同煮水尽,不用甘草,干姜焙干),茴香4两(舶上者佳,微炒),川附子2两(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大补脾胃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法……
评论2024-02-07
大温中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温中丸”。处方:香附(醋浸)1斤(春、夏1宿,秋、冬2宿),甘草2两,针砂(炒红,醋淬7次)1两,厚朴(姜制)5两,陈皮5两,山楂5两,苍木5两(泔浸),白术2两,茯苓2两,青皮6两,芍药5两,黄连5两,三棱5两,蓬术5两,苦参5两。制法:上为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黄病久者。用法用量:苍黑筋骨露,气实者,米饮送下5060丸;肥白气虚……
评论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