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爪风
七爪风,中药名。为蔷薇科七爪风RubusreflexusKer的根。分布于广西。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痛,中风偏瘫,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转侧困难。
评论2024-05-20
华风车子
华风车子,中药名。为使君子科风车子属植物风车子CombretumalfrediiHance的根或叶。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根具有清热、利胆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叶具有驱虫之功效,用于蛔虫病,鞭虫病;外用鲜叶治烧、烫伤。
评论2024-05-19
红毛五加皮
红毛五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红毛五加AcanthopanaxgiraldiiHarms的茎皮或根皮。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祛风湿,强筋骨,活血利水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拘挛疼痛,筋骨痿软,足膝无力,心腹疼痛,疝气,跌打损伤,骨折,体虚浮肿。
评论2024-05-19
蕲蛇
蕲蛇,中药名。为蝰科蝮蛇属动物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Güenther)的干燥体。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主治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
评论2024-05-19
麋脂
麋脂,中药名。为鹿科动物糜鹿ElaphurusdavidianusMilne-Edwards的脂肪。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通血脉、祛风寒、润皮肤、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温痹、四肢拘缓、头面风肿、痈疽恶疮、面生疮疱等病证。
评论2024-05-19
密脉鹅掌柴
密脉鹅掌柴,中药名。为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venulosa(WightetArn.)Harms的茎叶。植物密脉鹅掌柴,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胃脘痛,跌打伤肿,骨折,外伤出血。
评论2024-05-19
罗汉松根皮
罗汉松根皮,中药名。为罗汉松科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或短叶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Thunb.)D.Donvar.makiEndl.的根皮。罗汉松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短叶罗汉松我国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作庭园树;北京有盆栽。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癣疾。
评论2024-05-19
牛耳枫枝叶
牛耳枫枝叶,中药名。为虎皮楠科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calycinumBenth.的小枝和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骨折,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19
麻柳叶
麻柳叶,中药名。为胡桃科枫杨属植物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C.DC.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东北和华北仅有栽培。具有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牙痛,膝关节痛,疥癣,湿疹,阴道滴虫,烫伤,创伤,溃疡不敛,血吸虫病,咳嗽气喘。
评论2024-05-19
酒饼婆
酒饼婆,中药名。为番荔枝科植物紫玉盘UvariamicrocarpaChamp.exBenth.[U.macrophyllaRoxb.var.microcarpa(Champ.exBenth.)FinetetGagnep.]的根和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和广西。具有祛风除湿,行气健胃,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跌打损伤,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咳嗽痰多。
评论2024-05-19
红毛鸡
红毛鸡,中药名。为杜鹃科动物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Stephens)的肉。分布于我国自浙江南部至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滋阴补血,调经通乳,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妇女产后体虚头痛,手脚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评论2024-05-18
米仔兰
米仔兰,中药名。为楝科米仔兰属植物米仔兰AglaiaodorataLour.的枝叶。植物米仔兰,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湿,散瘀肿之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评论2024-05-18
老鼠吹箫
老鼠吹箫,中药名。为清风藤科植物云南清风藤SabiayunnanensisFranch.的茎叶或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至中部。具有祛风镇痛,除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腰痛,肢体瘫痪,胃痛,皮肤疮毒,毒蛇咬伤。
评论2024-05-18
高山柏
高山柏,中药名。为柏科植物高山柏Sabinasquamata(Buch.Ham.)Ant.的枝叶或球果。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福建、台湾、湖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痈疮肿毒。
评论2024-05-18
菊花暗消
菊花暗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密毛紫菀AstervestitusFranch.[A.maireiLevl.;A.sherrifianusHand.-Mazz.]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脘痛。
评论2024-05-18
拟囊果芹
拟囊果芹,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滇芎Physospermopsisdelavayi(Franch.)Wolff[ArracaciadelavayiFranch.;PleurospermumdelavayiFranch.Hiroe]的根。拟囊果芹分布于云南等地。具有散风除湿,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风湿骨痛,肌肉痛,偏头痛,疮肿。
评论2024-05-18
开口箭
开口箭,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chinensisBaker[T.fargesiiBaill.;T.Watanabei(Hayata)WangetLiang;CampylandrapachynemaWangetTang]及剑叶开口箭TupistraensifoliaWangetTang的根茎。开口箭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剑叶开口箭分布于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
评论2024-05-18
短枝六道木
短枝六道木,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通花梗Abeliaengleriana(Graebn.)Rehd.的果实。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具有祛风湿,解热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红肿。
评论2024-05-18
莲座革菌
莲座革菌,中药名。为革菌科真菌莲座革菌ThelephoravialisSchw.的子实体。分布于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评论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