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除湿补气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2024-02-14 09:52中药方剂

除湿补气汤

《兰室秘藏》卷下:除湿补气汤

别名

清神补气汤(《兰室秘藏》卷下)、清阳补气汤(《医学纲目》卷十二)。

处方

升麻18克 苍术12克 酒黄柏 柴胡 黄耆各9克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当归各6克 五味子 陈皮各4.5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益气升阳。主湿热内蕴,脾气不足,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语声不出,寸脉洪大。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起空腹时服,待少时再进早饭。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医学纲目》卷十二:除湿补气汤

处方

黄耆24克 甘草梢18克 五味子120粒 升麻梢 当归,柴胡梢 泽泻各6克 红花7.5克 陈皮3克 青皮12克

制法

上药哎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

益气除湿。主左腿麻木沉重。

用法用量

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
《医学纲目》卷十二

《蒿崖尊生》卷十二:除湿补气汤

处方

黄耆3钱,黄柏6分,陈皮1钱半,泽泻1钱,升麻1钱,白芍2钱半,生甘草2钱,生芩4钱,炙草半分,五味子50个。

功能主治

暑天热伤元气,手麻木。

用法用量

水煎。稍热服。

摘录
《蒿崖尊生》卷十二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栲栗叶
栲栗叶,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CastanopsischinensisHance的叶。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泄泻。

评论2024-05-20

秦皮
秦皮,中药名。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评论2024-05-16

蚌粉
蚌粉,中药材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Lea)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具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评论2024-05-14

马尾连
马尾连,中药名。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和贝加尔唐松草T.baicalense Turez.或偏翅唐松草T.delavayi Franch.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

评论2024-05-14

龙胆草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评论2024-05-10

白鲜皮
白鲜皮,中药名。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评论2024-05-09

龙胆
龙胆,中药名。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scabra Bge.、三花龙胆G.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评论2024-05-08

苦参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不利。

评论2024-05-07

黄柏
黄柏,中药名。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湿热泻痢,黄疸,湿热脚气,痿证,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评论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