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后,由于子宫强烈地阵发性收缩,而引起小腹剧烈疼痛者称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中医称本病为“产后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产后腹痛的主要机制有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虚实两端。
1.气血两虚:本病多为妇人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产后伤血耗气,冲任血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又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发为腹痛。
2.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因情志失畅,肝郁气结,气滞而血瘀;或恶露当下不下,胎盘胎膜滞留子宫,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故使腹痛。
辨证论治
主要依据腹痛的特点、恶露的性质辨其虚实。治疗重在调养气血,使气血畅通。虚则补而调之,实则通而调之。
1.气血两虚
[证候]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恶露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方药]肠宁汤。
主要药物:当归、熟地黄、阿胶、人参、山药、续断、肉桂、麦冬、甘草。
腹痛较著者,加香附、乌药、延胡索;便秘明显者,去肉桂,加火麻仁、肉苁蓉。
2.血瘀
[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缓;恶露量少,色黯有块,块下痛减;面色青白,四肢欠温,或伴胸胁胀痛;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方药]生化汤。
主要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益母草。
若小腹冷痛明显,加小茴香、吴茱萸;恶露量少血块多,腹部硬,瘀血停滞胞宫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
中成药
益母草冲剂:每次1~2包,每日两次,口服。治血瘀腹痛。
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口服。治寒凝腹痛。
桂枝茯苓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治寒凝腹痛。
生化汤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口服。治血虚、血瘀腹痛。
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3粒,每日两次,口服。治血瘀腹痛。
经验方
1.艾草汤
[药物组成]艾叶6~9克,益母草30克,红糖30克。
[适应证]寒瘀性产后腹痛。血虚腹痛者忌。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2.香桂丸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12克,川芎、木香各6克,炮姜、肉桂、吴茱萸各3克,焦山楂12克,炙甘草3克。
[适应证]产后寒凝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3.生化汤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15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炮姜3克,乳香、没药各10克,滇三七3克。
[用法用量]水煎分服,每日一剂。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体针
取三阴叉、太冲穴。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快速进针法,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中的泻法,在留针30~40分钟内,各穴捻泻2~3次,每次捻泻0.5~1分钟,务必使太冲穴针感循经走达小腹为佳。每日或隔日针治一次,以治愈为止。
取关元、气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穴。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关元、气海直刺,针深约1~1.5寸,施捻转补法。足三里、三阴交直刺,进针1~1.5寸,施提插或捻转补法。脾俞、膈俞向后正中线斜刺,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若血虚风寒乘之、寒凝腹痛者,上穴均针后加灸,或仅用灸法。
取关元、中极、归来、地机、太冲穴。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关元、中极直刺,进针1~1.5寸,施提插泻法。归来直刺,进针1~1.5寸,施提插泻法。太冲直刺,进针0.5寸,施捻转泻法。寒凝血瘀者,上穴可针后加灸,或仅用灸法。
(2)耳针
取穴:子宫、交感、皮质下、脾、神门。操作方法:每次选2~3个穴,毫针中强度刺激,每5分钟捻转一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耳穴压丸或埋针。
(3)温针灸法
取关元、足三里穴。操作方法:先用毫针针刺关元、足三里找到感传,用中等度刺激,疼痛缓解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套一长两厘米的艾卷(距皮肤约1.5~2厘米),从下方将艾卷点燃。多数病人给1~2次温针灸,腹痛可除。
2.推拿法
取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操作方法:让病人先仰卧于床上,施术者站其身旁,先用手掌着力,轻轻抚摩按揉腹部,调补神阙,揉按气海、关元等穴。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3~5遍,以行瘀滞。然后,让病人翻身俯卧,术者用双手着力,反复自脊柱向两侧沿肋间隙分推,并边推边向下移动位置,反复3~5遍。再由上向下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反复顺推3~5遍。再推揉臂部及下肢后侧,也反复顺推3~5遍手法结束。
3.拔罐法
取关元、腰骶部两侧压点、足三里、归来穴。方法: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罐法。若小腹冷痛拒按者,宜用艾灸或艾灸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一次。一般施术当日即效,2~3日而愈。
4.穴位注射法
穴位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双)、足三里(双)。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药液一毫升。治疗一次后,腹痛遂止,再用一次,随访无复发。
5.热熨法
(1)鸡血藤30克,紫花地丁20克,艾叶20克,香附20克,葱白20克,生姜12克。制法:将上药物置砂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蒸炒,装入小布袋备用。待药袋内药物温度适中,不烫皮肤时,外熨腹部,冷则再热,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本方适宜产后体虚,风寒之邪乘虚入侵胞脉,或产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而致腹痛。
(2)陈艾叶24克,焙干捣末,敷脐中,以绢盖之,再用热物往来熨之,待病人感口中有艾气出,寒气即除,腹痛即止。
6.敷贴法
(1)蒲黄、炒五灵脂各60克,共为末,以醋熬膏敷小腹。适用于血瘀证。
(2)当归20克,生姜、川芎各12克,桃仁8克,乳香12克,桂枝20克。将上药研末,或煎后取汁,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膏剂,外敷小腹部。若气血虚弱者加敷腰眼、命门;瘀血内阻者加敷中脘。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