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桂皮

2024-05-10 14:16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研末用水或酒调敷。

不良反应

过量可导致胃脘部烧灼感,或口干、咽痛等反应。

禁忌

凡阴虚火旺、热病伤津等症者,均当忌食桂皮。

注意事项

1、孕妇、儿童慎用。

2、本品与肉桂虽同为樟科植物,但其品种不同,功用有差异,不应互为代用。

化学成分

桂皮含有挥发性桂皮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75%-90%),尚含有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鞣质、黏液等。

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桂皮有如下作用:

1、桂皮,其提取油对胃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排出消化道积气。

2、桂皮提取油有对中枢血管和末梢血管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

3、桂皮提取油有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代谢,对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经抗菌试验,对致病性真菌有抑制性作用。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腹内诸冷,血气胀。功用似桂,皮薄不过烈。”

2、《海药本草》:“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方家少用。”

3、《福建中草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胃痛腹痛,寒痹,跌打损伤,寒结肿痛。”

4、《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树皮有时代桂皮作健胃、驱风药用。”

5、《安徽中草药》:“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胃痛、腹痛:天竺桂干树皮15-21g。煎服。

2、治跌打损伤:天竺桂干根皮。研末,调水或酒敷患处。(1、2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相关药品

桂皮酊、清凉油、六神祛暑水、伤湿解痛膏、五味石榴丸。

相关方剂

桂皮散(《普济方》卷三九八)、八物汤(《女科旨要》卷一)、保活丸(《痘疹仁端录》卷三)、草豆蔻丸(《丹溪治法心要》卷三)、黄柏汤(《普济方》三九八)。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剥取树皮,阴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天竺桂皮:树皮为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大小不等,一般长30-60cm,厚2-4mm。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显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红棕色或灰红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清香而凉略似樟脑,味微甜辛。

2、阴香:茎皮呈槽状或片状,厚约3mm。外表面棕灰色,粗糙,有圆形突起的皮孔和灰白色地衣斑块,有时外皮部分刮去而现凹下的皮孔痕;内表面棕色,平滑。质坚,断面内层呈裂片状。气香,味微甘、涩。

3、川桂皮:不规则块片,厚1-3mm。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内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质硬,断面浅棕色或棕色。香气弱,微有樟脑气,味辛凉、微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

形态特征

1、天竺桂:又名:山桂、月桂。常绿乔木,高10-15m,胸径30-35cm。枝条细弱,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褐色,具香气。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3-3.5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cm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4.5(10)cm,总梗长1.5-3cm,与长5-7mm的花梗均无毛,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花长约4.5mm。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1.5mm,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3mm,宽约2mm,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内藏,花药长约1mm,卵圆状椭圆形,先端钝,4室,第一、二轮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花丝长约2mm,被柔毛,第一、二轮花丝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中部有一对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子房卵珠形,长约1mm,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长圆形,长7mm,宽达5mm,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极开张,宽达5mm,边缘极全缘或具浅圆齿,基部骤然收缩成细长的果梗。花期4-5月,果期7-9月。

2、阴香:乔木,高达14m,胸径达30cm;树皮光滑,灰褐色至黑褐色,内皮红色,味似肉桂。枝条纤细,绿色或褐绿色,具纵向细条纹,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稀对生,卵圆形、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5-10.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粉绿色,晦暗,两面无毛,具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十分凸起,侧脉自叶基3-8mm处生出,向叶端消失,横脉及细脉两面微隆起,多少呈网状;叶柄长0.5-1.2cm,腹平背凸,近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比叶短,长(2)3-6cm,少花,疏散,密被灰白微柔毛,最末分枝为3花的聚伞花序。花绿白色,长约5mm;花梗纤细,长4-6mm,被灰白微柔毛。花被内外两面密被灰白微柔毛,花被筒短小,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长圆状卵圆形,先端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全长及花药背面被微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2.5mm,花丝稍长于花药,无腺体,花药长圆形,4室,室内向,第三轮雄蕊长2.7mm,花丝稍长于花药,中部有一对近无柄的圆形腺体,花药长圆形,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长三角形,长约1mm,具柄,柄长约0.7mm,被微柔毛。子房近球形,长约1.5mm,略被微柔毛,花柱长2mm,具棱角,略被微柔毛,柱头盘状。果卵球形,长约8mm,宽5mm;果托长4mm,顶端宽3mm,具齿裂,齿顶端截平。花期主要在秋、冬季,果期主要在冬末及春季。

3、川桂:乔木,高25m,胸径30cm。枝条圆柱形,干时深褐色或紫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长8.5-18cm,宽3.2-5.3cm,先端渐尖,尖头钝,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但有时为近圆形,革质,边缘软骨质而内卷,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灰绿色,晦暗,幼时明显被白色丝毛但最后变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干时均呈淡黄色,侧脉自离叶基5-15mm处生出,向上弧曲,至叶端渐消失,外侧有时具3-10条支脉但常无明显的支脉,支脉弧曲且与叶缘的肋连接,横脉弧曲状,多数,纤细,下面多少明显;叶柄长10-15mm,腹面略具槽,无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9cm,单一或多数密集,少花,近总状或为2-5花的聚伞状,具梗,总梗纤细,长1.5-6cm,与序轴均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花白色,长约6.5mm;花梗丝状,长6-20mm,被细微柔毛。花被内外两面被丝状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5mm,花被裂片卵圆形,先端锐尖,近等大,长4-5mm,宽约1mm。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3mm,花丝稍长于花药,花药卵圆状长圆形,先端钝,药室4,内向,第三轮雄蕊长约3.5mm,花丝长约为花药的1.5倍,中部有一对肾形无柄的腺体,花药长圆形,药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卵圆状心形,先端锐尖,长2.8mm,具柄。子房卵球形,长近1mm,花柱增粗,长3mm,柱头宽大,头状。成熟果未见;果托顶端截平,边缘具极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分布区域

1、天竺桂: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

2、阴香: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

3、川桂:分布于陕西秦岭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贵州。

生长环境

1、天竺桂:生于常绿阔叶林中。

2、阴香:生于疏林、密林或灌丛中,或溪边路旁等处,海拔100-1400m(在云南境内海拔可高达2100m)。

3、川桂:生于山谷、山坡林中。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荜澄茄
荜澄茄,中药名。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澄茄Litsea 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寒腹痛,呕吐,呃逆,寒疝腹痛,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

评论2024-05-16

干姜
干姜,中药名。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评论2024-05-15

芥子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及油芥莱Brassiajuncea(L.)Czern.etCoss.var.GracilisTsenetLee.的种子。具有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的功效。主治胃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聋,喉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妇人经闭,痈肿,瘰疬。

评论2024-05-11

荜茇
荜茇,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龋齿疼痛。

评论2024-05-11

纯阳正气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纯阳正气丸”。处方:广藿香100g 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 陈皮100g 丁香100g 肉桂100g 苍术100g 白术100g 茯苓100g 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 硼砂6g 雄黄6g 金礞石(煅)4g 麝香3g 冰片3g。性状: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辛。炮制:上十六味,除麝香、冰片、硝石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

评论2024-02-13

大黄附子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黄附子汤”。处方: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别名……

评论2024-02-08

痼冷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痼冷丸”。处方:白术15克 神曲30克(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6克 川椒3克(炒香)吴茱萸9克(洗)。制法:上为细末,蜜水糊为丸,如桐梧子大。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心腹痼冷。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50~100丸。备注:一方为散,米饮服1克。处方:曲末3升,白术5两,干姜3两,桂心3两,吴茱萸2两,蜀椒2两。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心腹痼……

评论2024-02-02

回阳救急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回阳救急汤”。处方: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来沉迟无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临卧入麝香0.1克调服。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5毫升;泄泻不止……

评论2024-01-29

芥子酒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芥子酒”。处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炮制: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用法用量: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

评论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