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中医首页 中医分类 切换频道

干姜

2024-05-15 16:09中药药材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

1、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干姜辛热,善温中散寒,助脾胃阳气。故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不足之虚寒内生均可应用。

2、亡阳证:干姜既善除里寒,又能通脉助阳。

3、寒饮伏肺: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干姜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

4、寒湿痹痛:本品兼能散寒燥湿,宣通络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1、恶黄连、黄芩、天鼠屎。

2、杀半夏、莨菪毒。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2%,主要成分是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尚含树脂、淀粉以及多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

干姜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凝血、抗缺氧及其他作用,对心血管、肾上腺皮质功能、消化系统均有作用。

毒理作用

干姜的毒性较低,其甲醇提取物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3.5g(生药)/kg。干姜醚提取物小鼠灌胃的LD50为16.3ml/kg。干姜乙醇提取物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2.08g/kg。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

2、《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3、《本草经集注》:“杀半夏、茛菪毒。”

4、《新修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5、《日华子》:“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干呕吐逆、吐涎沫,配半夏,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如《金匮要略》半夏干姜散。

2、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吐逆下利,配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如《伤寒论》理中丸。

3、治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常与附子相须为用,既能辅助附子以增强回阳救逆功效,又可减低附子的毒性,如《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等。

4、治寒饮伏肺,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配细辛、麻黄等,以增强药力,方如《伤寒论》小青龙汤、《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5、治寒湿痹痛,配苍术、独活、乌头等药,以增强散寒除湿之效。

相关配伍

1、干姜配半夏: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两药合用,具有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虚寒呕吐。

2、干姜配厚朴:干姜温中散寒而又能化饮;厚朴温中散寒而又能下气。两药合用,具有温中散寒,降逆除满的功效。适用于寒饮内停的胃脘胀闷、痞痛、寒饮喘咳、胸脘满闷者。

3、干姜配白术:干姜长于暖脾胃散寒;白术善于健脾燥湿。两药合用,具有散寒燥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4、干姜配附子: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有良好的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之效;附子纯阳燥烈有毒,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两药配伍,具有协同作用,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并能降低附子的毒性。

5、干姜配薤白: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薤白温通心阳,散寒行滞。两药配伍,具有温通心阳,散寒通脉的功效。适用于胸阳不振,阴寒凝结,气滞痰阻,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喘之胸痹证。

鉴别用药

1、干姜、炮姜、姜炭:干姜性热而偏燥,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化痰为主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胜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尤为适宜;又因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复脉,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等。炮姜苦、辛,性温,其辛燥之性不及干姜,温里之力又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而持久,长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用于中焦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姜炭辛味消失,守而不走,功专止血温经;味苦涩,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而温经作用不及炮姜,临床多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

2、干姜与附子:两药均辛热,均善回阳、散寒止痛,治亡阳欲脱、脾肾阳虚或外寒直中诸证、寒湿痹痛等。不同的是:附子有毒力强,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治亡阳证之首选药;又善补火助阳,治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遗尿、尿频,以及阳虚水肿、外感、自汗、胸痹痛等。干姜则无毒力弱兼通脉,治亡阳须配附子方有效力;又长于温脾阳,善治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吐泻;还能温肺化饮,洽寒饮咳喘。

3、干姜与肉桂:两药均辛、热,归脾、心经,均可健运脾阳,温中散寒,同用于中焦寒盛,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然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为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要药;干姜又归胃、肺经,具有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又可用于亡阳厥脱,肢冷脉微,痰饮咳喘等。肉桂温运阳气,去沉寒痼冷,凡寒邪客里,阳虚阴寒证均可应用;肉桂又归肾、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活血通经的作用,故又可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宫冷,下元虚冷、虚阳上浮,寒凝血瘀,经闭痛经,阴疽流注等。

4、干姜与生姜:干姜、生姜同出一物,均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治中寒诸证。所不同的是:生姜为当年之根茎鲜品,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证,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干姜则为往年之根茎干品,习称老干姜,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脱及痰饮喘咳。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解鱼蟹及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5、干姜与细辛:两药均味辛,归肺经,均具有温肺化饮的功效,同治寒饮咳喘。然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为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要药;又入心、脾经,能通心助阳以复脉,温脾暖肾以回厥,大热无毒,守而不走有良好的温阳守中,回阳通脉之效。细辛辛温而燥,又入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之功,又可用于风寒表证,风寒头痛,鼻塞鼻渊,牙痛痹痛等。

相关药品

少阳感冒颗粒、肠胃宁片、定喘膏、健步丸。

相关方剂

温脾汤(《千金方》)、理中丸(《伤寒论》)、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药膳食疗

内金干姜羊肉汤:

1、功效: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脘腹冷痛、肠鸣泄泻、泻下清稀样大便、一日数次、体倦乏力、食欲减退。

2、原材料:羊肉250克,干姜15克,鸡内金12克,红枣5粒。

3、做法:羊肉洗净切块。放入热锅内炒干血水。干姜、鸡内金、红枣(去核)洗净,与羊肉一起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有一明显圆环(内皮层),筋脉点(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明显的淡黄色筋脉小点,显粉性或颗粒性,周边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质坚脆。气香特异,味辛辣。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姜属植物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分布区域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有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怕潮湿,怕强光直射。忌连作。宜选择坡地和稍阴的地块栽培。以上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至重壤土为宜。

繁殖方式

用根茎(种姜)繁殖,穴栽或条栽。

栽培技术

根茎(种姜)繁殖:秋季采挖生姜时,选择肥厚、色浅黄、有光泽、无病虫伤疤的根茎作种姜,下窖贮藏或在室内与细沙分层堆放贮藏备用。南方于1-4月,北方于5月,取出种姜保温催芽,然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保留1-2个壮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深13-17cm,先浇粪水于穴中,待渗透土后,每穴平放种姜1块,最后覆盖细堆肥与土。条栽按行距40cm开沟,施入基肥后,按株距27cm下种,上覆土与地面平(四川产区很注意播种的深浅度,播种深挖穴30cm左右),并不断培土而成菜姜,为生姜来源;播种浅(挖穴5-10cm)而成药姜,为干姜来源。

病虫防治

1、病害有腐败病,俗称姜瘟,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用波尔多液浸种10min,发病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撒病穴消毒。

2、虫害有亚洲玉米螟,8-9月为害姜的茎秆。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叶。姜弄蝶,以幼虫为害叶片。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反对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荜澄茄
荜澄茄,中药名。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荜澄茄Litsea 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寒腹痛,呕吐,呃逆,寒疝腹痛,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

评论2024-05-16

芥子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及油芥莱Brassiajuncea(L.)Czern.etCoss.var.GracilisTsenetLee.的种子。具有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的功效。主治胃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聋,喉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妇人经闭,痈肿,瘰疬。

评论2024-05-11

荜茇
荜茇,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龋齿疼痛。

评论2024-05-11

桂皮
桂皮,中药名。为樟科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阴香C. burmannii(C.G.etTh.Nees)Bl.和川桂C. wilsonii Gamble的树皮。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等。

评论2024-05-10

纯阳正气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纯阳正气丸”。处方:广藿香100g 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 陈皮100g 丁香100g 肉桂100g 苍术100g 白术100g 茯苓100g 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 硼砂6g 雄黄6g 金礞石(煅)4g 麝香3g 冰片3g。性状: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辛。炮制:上十六味,除麝香、冰片、硝石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

评论2024-02-13

大黄附子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大黄附子汤”。处方: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别名……

评论2024-02-08

痼冷丸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痼冷丸”。处方:白术15克 神曲30克(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6克 川椒3克(炒香)吴茱萸9克(洗)。制法:上为细末,蜜水糊为丸,如桐梧子大。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心腹痼冷。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50~100丸。备注:一方为散,米饮服1克。处方:曲末3升,白术5两,干姜3两,桂心3两,吴茱萸2两,蜀椒2两。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心腹痼……

评论2024-02-02

回阳救急汤处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中药方剂“回阳救急汤”。处方:熟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 肉桂 陈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寒邪宜中阴经,恶寒,四肢冷厥,战栗腹疼,吐泻不渴,蜷卧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脉来沉迟无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临卧入麝香0.1克调服。 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萸;无脉者,加猪胆汁5毫升;泄泻不止……

评论2024-01-29

芥子酒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芥子酒”。处方:白芥子250g 白酒1000ml 黄酒2000~3000ml。炮制:将白芥子研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3日,再入黄酒或米甜酒浸泡3日;去掉药袋,澄清后即可饮用。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主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等症。用法用量:每次20~50ml,每日3次,将酒温热空……

评论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