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破证夺命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破证夺命丹”。别名:独参汤(《鲁府禁方》卷三)、夺命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三)。处方:好人参30克(去芦,薄切)。功能主治:益气固脱。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面色苍白,神情淡漠,脉息微弱;诸般失血,或疮疡溃后,气血俱虚,恶寒发热,口渴烦躁。现用于大出血,创伤休克,心力衰竭等重症的抢救。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至150毫升,以水沉之取冷一服。

评论2024-01-21

苏羌达表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苏羌达表汤”。处方:苏叶4.5~9克 防风3~4.5克 光杏仁6~9克 羌活3~4.5克 白芷3~4.5克 广橘红2.4~3克(极重者4.5克)鲜生姜2.4~3克 浙苓皮6~9克。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湿解表。治伤寒挟湿,头身重痛,恶寒发热,脉紧无汗,鼻塞咳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风重于寒,咳嗽痰多,去羌活、生姜,加半夏9克,前胡6克,苦桔梗4……

评论2024-01-20

乳香宣经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乳香宣经丸”。处方:川楝子(锉,炒)牵牛子(炒)乌药(去木)茴香(淘去沙土,炒)橘皮(去白)萆薢(微炙)防风各60克 乳香(研)草乌(乌豆27克同煮,竹刀切透黑,去皮、尖,焙)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晒干,研)各15克 威灵仙(去芦,洗)6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强壮筋骨。治体虚为风湿寒暑进袭,半身不遂,手……

评论2024-01-20

乳香宣经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乳香宣经圆”。处方:川楝子(炒)、牵牛子(炒)、乌药(去木)、茴香(淘去沙土.炒)、橘皮(去白.微炙)、防风,各二两。乳香(研)、草乌(乌豆一合同煮.竹刀切透黑.去皮.尖.焙)、五灵脂(酒浸.淘去沙石.晒干.研),各半两。威灵仙(去芦.洗)二两。炮制:上为细末,酒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体虚为风、湿、寒、暑进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

评论2024-01-20

托里温经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托里温经汤”。处方:人参(去芦)苍术各3克 白芍药 甘草(炙)各4.5克 白芷 当归身 麻黄(去根、节)各6克 防风(去芦)葛根各9克 新升麻12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寒覆热郁,头面红肿,痛不可忍,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50毫升,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下余药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温覆取汗。

评论2024-01-18

调经至宝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调经至宝汤”。处方:当归3钱,白芍药(酒炒)2钱,熟地黄2钱,川芎2钱,人参1钱,吴茱萸(炒)1钱,丹皮1钱,半夏(制)1钱,阿胶1钱,麦冬1钱5分,肉桂5分。功能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淋沥,恶寒发热,口渴,腹痛,小腹急疼,五心烦热,久不成孕。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煎服。

评论2024-01-18

通乳散结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通乳散结汤”。处方:全瓜蒌12克 青皮9克 丝瓜络15克 橘络 通草各9克 橘叶10片 郁金6克 刺蒺藜9克 蒲公英15克。功能主治:舒肝解郁,通络散结。治肝郁气滞,乳汁停滞不畅,以致乳房硬满胀痛,甚或红肿,时有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弦数。(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红肿甚者,加银花9克,甘草3克。

评论2024-01-18

三黄凉膈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三黄凉膈散”。处方:上川连 栀子 黄柏 黄芩 川芎 赤芍 甘草. 苏薄荷 青皮 陈皮 金银花 花粉 当归 射干 元参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膈利咽。治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O.3克,淡竹叶24片为引,水煎服。

评论2024-01-18

升麻干葛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升麻干葛汤”。处方:升麻 桔梗各1.5克 羌活 川芎 防风各3克 干葛4.5克,麻黄 白芷各0.9克 蝉蜕7个 陈皮 甘草各1.2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治暴发两目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葱白1段,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取汗为度。

评论2024-01-18

双解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双解散”。处方:益元散210克 防风通圣散210克。制法:上药一处相和入拌匀。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通便泻热。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生疮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15厘米,盐豉50粒,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温服。组成:防风通圣散、益元散各七两(各210克)……

评论2024-01-18

四正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四正丸”。处方:广藿香90g 香薷90g 紫苏叶90g 白芷90g 檀香30g 木瓜90g 法半夏90g 厚朴(姜炙)90g 大腹皮90g 陈皮90g 白术(麸炒)90g 桔梗90g 茯苓90g 槟榔30g 枳壳(麸炒)90g 山楂(炒)30g 六神曲(麸炒)90g 麦芽(炒)30g 白扁豆(去皮)90g 甘草90g。性状: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

评论2024-01-18

宣肺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宣肺汤”。处方:细辛6克 甘草3克 防风6克(去芦)麻黄10克(不去根、节)。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宜肺平喘。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苔白脉浮。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评论2024-01-18

小儿解表颗粒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儿解表颗粒”。处方:金银花300g 连翘250g 牛蒡子(炒)250g 蒲公英300g 黄芩300g 防风150g 紫苏叶150g 荆芥穗100g 葛根150g 牛黄1g。性状:为黄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十味,连翘、紫苏叶、荆芥穗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金银花、牛蒡子、蒲公英、黄芩、防风、葛根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5小时……

评论2024-01-18

小青龙合剂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

评论2024-01-18

小青龙颗粒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小青龙颗粒”。处方: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甘草(蜜炙)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浅灰色至浅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

评论2024-01-18

消痈散毒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消痈散毒饮”。处方:青皮 浙贝母 天花粉各6克 蒲公英1握(捣汁)连翘 鹿角屑 当归各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治乳痈初起,恶寒发热,焮肿疼痛。用法用量: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评论2024-01-18

薪加香薷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薪加香薷饮”。处方:香薷6克 银花9克 鲜扁豆花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功能主治:祛暑清热,化湿解毒。治暑温初起,夏感寒邪,恶寒发热,身重酸痛,面赤口渴,胸闷不舒,汗不出,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者。用法用量:水1升,煮取400毫升,先服200毫升,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备注:本方即《局方》香薷散加银花、连翘,改扁豆为扁豆花而成。方中……

评论2024-01-18

香苏葱豉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香苏葱豉汤”。处方:制香附4.5~6克 新会皮4.5~6克 鲜葱白2~3枚 紫苏4.5~9克 清炙草2~2.5克 淡香豉9~12克。功能主治:理气发汗。治妊娠伤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1-18

再造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再造散”。处方:人参 黄耆 川芎 甘草 熟附子 桂枝 细辛 羌活 防风 煨生姜 芍药。功能主治:助阳解表。治阳虚外感。恶寒发热,寒重热轻,头痛项强,肢冷无汗,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或浮大无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温服。 夏日热甚,加黄芩、石膏。备注:方中参、耆、姜、桂、附子、甘草益气助阳;川芎、芍药、大……

评论2024-01-18

养阴驱邪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养阴驱邪汤”。处方:全当归(酒洗)24克 川芎9克 紫苏4.5克 淡豆豉9克 炮姜4.5克 砂仁9克(研)枳壳4.5克(炒)炙甘草1克。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疫邪,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用法用量:上药以酒适量,加水煎服。 如恶心发呕,加藿香梗9克;如作泻,加炒白芍15克、车前子9克;如热入血室,经到发昏,加益母草9克、炒山楂9克;如腹痛,加酒炒延胡索6……

评论2024-01-18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