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综合 人气 评论 点赞
加味清暑益气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清暑益气汤”。处方:黄耆、升麻、人参、白术、神曲、陈皮、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冬、葛根、甘草、五味、丹皮、生地。功能主治:伤暑吐衄,脉虚而大。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评论2024-01-22

加味种子四物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加味种子四物汤”。处方:熟地15克 当归9克 白术4.5克(炒)川芎3克 白芍4.5克(炒)茯苓4.5克 阿胶9克(面炒)香附6克(酒炒)续断9克(酒炒)炙草1.5克。功能主治:调补冲任。治冲任两虚,不孕,脉虚涩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冲炒黄砂仁末1.5克,温服。备注:冲任两虚,不能交媾水火,胞中血涩气少,以致不孕。方中熟地补阴滋血,当归养血荣经……

评论2024-01-22

清露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露饮”。处方:天冬3克(去心)麦冬3克(去心)生地3克 熟地6克 钗斛2.4克 桔梗2.4克 枳壳2.4克(麸炒)甘草1.8克 枇杷叶1片(蜜炙,刷去毛)。功能主治:治咽喉干燥塞疼,脉虚大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评论2024-01-21

鹿茸肾气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鹿茸肾气丸”。处方:熟地5两,萸肉3两,鹿茸3两(锉),丹皮1两半,山药3两(炒),茯苓1两半(蒸),泽泻半两,菟丝3两(焙),龟版3两(盐水炙),巴戟3两(炒),石斛3两(焙)。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肾虚不能纳气,眩晕脉虚者。用法用量:每服35钱,淡盐汤送下。各家论述:熟地补阴滋肾脏,萸肉秘气涩精海;鹿茸壮元阳以归肾,龟版壮肾水以滋阴……

评论2024-01-21

坎离两补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坎离两补汤”。处方:人参5钱,熟地1两,菟丝子3钱,生地5钱,麦冬5钱,丹皮2钱,炒枣仁3钱,北五味子1钱,茯苓2钱,桑叶14片,山药5钱,白术3钱。功能主治:补心气,滋肾水。主思虑过度,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软,发热,小便白而浊,脉虚大而数。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数10剂而愈。

评论2024-01-21

生脉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生脉散”。别名: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处方:麦门冬1.5克 五味子7粒 人参1.5克。药理作用:1.微量元素的测定:《中成药研究》1986(8):17,采用原子吸收分光亮度计对生脉散中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三味药含铁量最高;尤其是五味子;其次是锰含量,亦以五味子最高,镍在麦冬中含量较丰富,铜、铬也以五味子含量较高。 2.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中……

评论2024-01-20

石斛清胃方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石斛清胃方”。处方:石斛 茯苓 橘皮 枳壳 扁豆 藿香 丹皮 赤芍各等份 甘草减半。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清胃生津,健脾凉血。治麻疹后期,胃热津伤,脾气虚弱,呕吐,不欲饮食,口干作渴,舌质红,苔薄腻,脉虚数。用法用量:每服9~12克,加生姜1片,水煎服。备注:方中石斛清胃经虚热,并有生津之功;配以扁豆、甘草、藿香、茯苓健脾和胃;橘皮、枳壳理气化……

评论2024-01-20

肉果理中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肉果理中汤”。处方:人参45克 白术90克(炒)干姜45克(炒)肉果45克(面包煨)炙草24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泄泻,脉虚缓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乌梅汤煎服。

评论2024-01-20

清暑益气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清暑益气汤”。处方: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功能主治: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

评论2024-01-20

无比薯蓣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无比薯蓣丸”。别名: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处方:薯蓣60克 苁蓉120克 五味子180克 菟丝子 杜仲各90克,牛膝 泽泻 干地黄 山茱萸 茯神(一作茯苓)巴戟天 赤石脂各30克。制法:上十二味,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阳益精,补肾固摄。治肾气虚惫,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冷痹骨痛,四肢不温,或烦热有时,遗精盗汗,尿频遗……

评论2024-01-18

温降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温降汤”。处方:白术9克 清半夏9克 生山药8克 干姜9克 生赭石(轧细)18克 生杭芍6克 川厚朴4.5克 生姜6克。功能主治:温胃降逆。治胃寒而气不降,吐血、衄血,脉虚濡而迟,或饮食停滞胃口,不能消化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评论2024-01-18

桃花粥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桃花粥”。处方:人参9克 炙甘草9克 赤石脂18克(细末)白粳米30克。功能主治:益气涩肠,治温病七八日以后,脉虚数,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虽热者。用法用量:用水2升,先煮参、草,得1升,去滓,再入粳米,煮得600毫升,纳石脂末9克,顿服之。利不止,再服200毫升,如上法;利止后停服。 先因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9克。处方……

评论2024-01-18

四味鹿茸丸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四味鹿茸丸”。处方:鹿茸(酥炙,另捣成泥)五味子 当归身各30克 熟地黄6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督脉皆虚,咳嗽吐血,脉虚无力,上热下寒。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评论2024-01-18

仙茅散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仙茅散”。处方:仙茅(一两.无则好苍术代之) 陈皮(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 厚朴(姜制.一钱) 官桂(一钱) 秦艽(一钱) 当归(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半) 白芍药(一钱半) 白芷(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半夏曲(一钱半) 麻黄(不去节.二钱半) 没药(半两) 甘草(半两) 川乌(炮.半两) 白姜(二钱) 乳香(二钱) 独活(二钱) 全蝎(七……

评论2024-01-18

新定拯阳理劳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新定拯阳理劳汤”。别名:拯阳汤(《证治汇补》卷二)、救阳理痨汤(《冯氏绵囊)卷一)。处方:黄耆(酒炒)6克 人参(去声)6克 肉桂2.1克(去皮)当归(酒炒)4.5克 白术3克(土炒)甘草1.5克(酒炒)陈皮3克(去白)北五味1.2克(打碎)。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助阳固表。治痨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脾阳不振,食少倦怠……

评论2024-01-18

滋水清肝饮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 当归身 白芍 枣仁 山萸肉 茯苓 山药 柴胡 山栀 丹皮 泽泻。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治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细软。用法用量:水煎服。组成: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0克)、栀子(10克)、酸枣仁……

评论2024-01-18

炙甘草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炙甘草汤”。别名:复脉汤(《伤寒论》)。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

评论2024-01-18

紫石英圆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紫石英圆”。处方:乌贼鱼骨(烧灰)、山蓣、甘草(炙),各一两半;天门冬(去心.焙)、紫石英(研),各三两;紫葳、辛夷仁、熟干地黄、卷柏(去根)、禹馀粮(烧.醋淬七遍.研)、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川芎、牡蒙,各二两;茱萸、人参、续断、当归(去芦.微炒)、川乌(炮.去皮.脐)、牡丹皮、桑寄生、细辛(去苗)、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干姜(炮)、牛……

评论2024-01-18

资生汤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资生汤”。处方:生山药(一两) 玄参(五钱) 于术(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捣碎) 牛蒡子(三钱.炒捣)。功能主治:治劳瘵赢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用法用量: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处方:生山药30克 玄参15克 于术9克 生鸡内金(捣碎)6克 牛蒡子(炒,捣)9克。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润肺止咳,治劳瘵羸弱已甚,饮……

评论2024-01-18

一阴煎处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中药方剂“一阴煎”。处方:生地黄 芍药 麦门冬 丹参各6克 熟地9克 牛膝5克 甘草3克。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治阴虚发热,吐血、衄血;或疟疾、伤寒屡汗之后,取汗既多,阴亏津伤,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脉虚者。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火盛躁烦者,加龟版胶9克,烦躁多汗不寐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吐血衄血者,加茜草炭、山萸肉。

评论2024-01-18

« 上一页 3/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