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优势
未说明优势所在科室介绍
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组建于1959年,目前学科带头人是汪道文教授。
本学科为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及教育部重点学科,包括6个普通病房(主院区4个、光谷和中法院区各1个)、重症监护病房(CCU)、7个导管室(主院区5个、光谷和中法院区各1个)、心功能室、心脏超声检查室及实验室六大部分组成。现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脏康复等5个亚专科。实验室现位于中法新城院区科研大楼,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包括心血管病遗传与分子机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生理实验室、基因诊断及遗传学研究技术平台、代谢组平台、生物样本库等多个部分。目前拥有高血压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本学科现有正高级职称医生18人,副高级职称医生19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1人入选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入选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我科共有8位在国际/亚洲、中华(国)、湖北省、武汉市各学会任正职或副职。如汪道文教授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分会任副会长,在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任主任委员;曾和松教授在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任主任委员;郭小梅教授在湖北省心血管病康复学会任主任委员;王炎教授在中国心脏学会绿色电生理学会任副主任委员;杨晓云教授在武汉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任主任委员;唐家荣教授在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及代谢病分会任副主任委员;蒋建刚教授在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学会任副主任委员;王琳教授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何细飞护士长在武汉市护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任主任委员等。
本学科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主动脉夹层、暴发性心肌炎、心衰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先进的设备和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近年来在暴发性心肌炎诊治、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复杂冠脉及大血管介入、高血压诊治、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近十年,本学科临床、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取得以下成果:
1. 汪道文,蒋建刚,王炎,陈琛,汪道武。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血管新生、促进肿瘤表型的研究。2010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汪道文,蒋建刚,王炎,陈琛,徐西振,李桂玲,汪道武,唐家荣。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血管新生、促进肿瘤表型的研究。2011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3. 汪道文,蒋建刚,王炎,陈琛,张腊喜。CYP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促进恶性肿瘤表型转化。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4. 马丁,周剑峰,李宁,胡俊波,袁响林,汪道文,王世宣,冯作化,吴鹏,陈刚。肿瘤转移的分子靶向治疗应用。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 汪道文,徐西振,张琴,王涛,赵春霞,袁刚,凃玲,严江涛,汪培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对血管保护及脑卒中预测。2013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6. 汪道文、徐西振、张琴、唐家荣、杨德业、王涛、赵春霞、袁刚、凃玲、严江涛、汪培华。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对血管保护及脑卒中预测。2015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7. 王炎,汪道文,赵春霞,陈光志,左后娟,秦瑾。“零X射线”三维计算机导航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2017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8. 汪道文、赵建平、周剑峰、刘先胜、刘辉国教授主持的“浅谈人对香烟的依赖及其危害——内科名家谈健康”于2014年获得教育部第五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建设。
9. 2012年以汪道文为第一完成人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内科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特色医疗
本学科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衰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显著优势,并具备了世界一流的设备和领先的诊断治疗技术。其中在暴发性心肌炎诊治、无射线心脏电生理、复杂冠脉及大血管介入、高血压诊治、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在华中地区心血管专科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并且向全国辐射。
①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和推广:暴发性心肌炎并不少见而且发病凶险,然而由于对其临床特点缺乏认识,许多被误诊和延误治疗。国内外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缺乏研究和了解,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死率极高(为50%-70%)。
针对这一重大临床问题,汪道文教授团队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制定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该方案强调尽量避免强心剂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救治首要原则是使用机械辅助装置使严重受损的心脏休息,以维持循环稳定,帮助心脏度过急性炎症水肿期;其次该方案强调积极使用免疫调节治疗以控制炎症瀑布和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成功将暴发性心肌炎高达50%的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为国内外诸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2017年9月《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成果,随着汪道文教授团队于2019年2月在China Science Life Science杂志上发表英文专家共识,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热议。2017-至今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武汉、重庆、昆明、郑州、长沙、银川、广州、西安、新疆博乐、黄冈、宜昌、北京、安徽铜陵、浙江温州、海南文昌、新疆石河子、荆州、杭州等19省市举办了26期培训班,并在其他心血管全国大小会议上做学术报告60余场,还受邀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汉诺威医科大学、柏林德国心脏中心、ESC会议等著名国外医疗机构和学术会议进行专题讲座做学术报告,受众近万人次。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推广已经挽救了大量病人生命,被同行广泛认可。
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新华网、武汉晚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多次报道过汪道文教授团队暴发性心肌炎救治方案和成功的案例。尤其在2019年两会期间,新华网海外版以“Chinese cardiologists develop new fulminant myocarditis treatment”为题向全世界做专题播报。
2019年10月19-20日“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国际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团体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就暴发性心肌炎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会议论证和修订了暴发性心肌炎诊疗中国方案,签署成立暴发性心肌炎诊疗国际合作小组,旨在启动全球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这标志着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疗的“中国方案”国际化进程驶入快车道,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中国方案”将全球推广。另外我们采纳了国际专家的重要意见,将心内膜活检作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至今已完成多例心肌炎、心肌病患者心内膜活检术。
②无射线心脏电生理:恶性和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人类猝死主要原因,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切除首先需要确定病灶定位,尤其许多早期孕妇容易发生恶性或持续性心律失常,常规手术方式采用X光导航具有对胎儿智力和发育有潜在危害。本科室王炎教授所在团队采用全三维计算机导航开展零射线射频消融,这一系统就像给手术医生安了一双“慧眼”,无须在X光线下,即可为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精准导航,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更加安全。
同济医院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零射线起搏器植入术的医院之一2016年完成国内第1例零射线单腔和第1例双腔起搏器植入了;2017年在国际上第1个发表“零X线”三维导航消融室早/室速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2018年11月,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创建华中地区第1家无射线导管室(国内第3家),设计和使用更简洁的新型三维导航手术床。
2018年12月,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妇产科、心功能室等合作开展MDT治疗,无射线三维标测指导、自体血液回输、腔镜切除右心耳成功救治持续难治无休止心动过速(240-262次/分)合并心衰早期孕妇患者,三维标测和腔镜微创手术顺利开展,该合作模式被湖北日报和中国胸心外科学会主页大幅报道。
2019年获欧洲Springer出版社资助,主编英文专著《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Without Fluoroscopy》,由欧美等国家数十位专家联合撰写; 2019年国内第1位发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房颤研究论文的术者;无射线三维导航消融治疗孕妇获2019年欧洲室上速指南引用;2020年国内外第1位发表“零X射线”三维导航消融室上速的大型临床对照研究。
③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防治及介入治疗学: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PTCA、支架植入术及二尖瓣球囊血管成形术等介入心脏手术,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我科是国内最早开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的医院之一,建立了急诊PCI 24小时值班制,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赢得了时间,这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技术;对于复杂大动脉病人,创造性地使用杂交手术方法治疗部分夹层病人;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合并心肌梗死在完成主动脉支架植入同时完成PCI;率先在华中地区开展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已成为全国冠心病介入及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心单位,同时辐射到全国大部分省市。
④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居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每年高血压日都在武汉市同时开展2-4场高血压防治人群宣传教育活动;在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诊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绩,在国内率先建立和开展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新诊断方法筛查(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0): 873-876),大大提高了诊断率和准确率,并将经验向全国推广;利用基因诊断技术诊断单基因遗传高血压,并开展基因多态性诊断指导的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建立了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包括检测血浆和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变肾上腺素、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证明变肾上腺素、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于诊断嗜铬细胞瘤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现在临床已推广使用。
⑤基因诊断与分型指导个体化医疗:基因诊断中心在同济医院的支持下,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包括高通量测序平台在内的多个分子诊断平台,对遗传相关疾病的检测进行了有效的覆盖。依托于中心平台,我们从全基因组的层面对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对病人实行个性化医疗,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展了别嘌呤醇、卡马西平、华法林等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指导等。我们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对心血管内科的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疾病、离子通道病、低钾合并高血压、家族性高脂血症、肺动脉高压等疾病进行基因诊断,帮助临床明确诊断,预测疾病发展和提供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实践。
中心自成立以来,接待病人超过20000人次,总计检测位点(一代测序反应,包括高通量测序的验证工作)超过200000个。我们接诊的病人来自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肿瘤科、儿科、消化科、神经科、眼科、妇产科等各科室。而且随着我们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好声誉的树立,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及一些第三方医疗结构也会建议病人来我中心进行相关疾病的基因诊断。目前我们月接待基因诊断人数超过300人次,开展的个性化用药指导和遗传病检测及肿瘤诊断等业务,已覆盖医院大部分临床科室。
各项中心与医联体的辐射作用
①中国胸痛中心示范工作的稳步推进。本学科在湖北省最早(2006年)开辟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设置24小时规范运转的心血管专科急诊和建立科学、高效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为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更快速、更有效诊疗,以缩短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在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3月建立了同济医院胸痛中心,同年12月成功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至今已与46家基层医院签订帮扶胸痛中心建设的协议,我们还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群覆盖116家医院,直接在群中进行各方面的业务指导,24小时在线解答疑问,实现院前、院内胸痛患者救治的无缝对接,优化了患者的诊疗流程、降低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降低了急性胸痛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推动了华中地区急性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除此之外,每年我科举办数场“胸痛中心建设培训会”,并下基层帮扶周边地区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2016年7月我院被中国胸痛中心评为首批“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②中国房颤中心和中国心源性卒中中心的积极开展。2017年12月9日为中国第一批房颤中心建设单位,2018年5月,获批为中国首批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2018年11月成功授牌为中国第一批房颤中心,积极推进房颤的治疗和中风防治工作。
③“湖北省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工作的有序实施。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汪道文教授作为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湖北省中心的负责人,于2018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国家心血管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湖北省中心,于2019年4月13日成为全国首批20家通过中国高血压中心认证的单位之一。2019年与湖北省内40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已顺利启动市级中心10家。并建立以高血压为抓手的“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与硚口区卫健委联合建立“硚口高血压慢病管理示范项目”,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
④“同济心血管内科专科医联体”工作的顺利进行。2018年底发起成立“同济心血管专科医联体”,目前已与35家医院签订协议,其中省外的有10家,主要提供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质量控制、学科建设和科研协作的共享平台,加强紧密联系和各方面帮扶。